宫延楼说养生 | 补正气,强体质,让儿童灸守护孩子的冬天
整个秋天过的太过温暖舒适,要不是最近的大降温,很多人可能都感觉不到已经立冬了,但随着寒冷的空气逐渐降临,气温也是真的开始降下来!对于孩子们来说,这个时段的养护尤为重要,小儿的体质特点与成年人有所不同,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,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。因此,体质虚弱,抵抗力较差,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。
此时应当多多艾灸,合理运用艾灸的温热刺激和草本精华,激发人体的正气,增强小儿的免疫力,让孩子更容易抵挡外邪!
《黄帝内经》有这么一句话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说的是只要身体正气强盛,外邪,如风、湿、寒,就不容易侵入身体。这强调的是正气的重要作用,所以其实正气又可以看作现代医学中的“人体免疫力”。
01.正气不足如何判断?
中医把肾气、肺气和脾气统称为“正气”,肾藏先天精气,脾运化水谷之气,肺吸入清气,构成了人体之“正气”,因此正气不足与肾、脾、肺三脏关系密切。
容易生病:正气不足的孩子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,从而容易感冒、咳嗽,或者反复感冒,缠绵不愈,病程较长。
容易累、乏力:正气不足的孩子容易感到疲劳、乏力,有气无力,不爱说话不爱动,比其他孩子更安静。
食欲不振:正气不足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,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恶心、腹胀、大便稀溏等问题。
精神状态不佳:正气不足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,如烦躁不安、萎靡不振、无精打采等。
生长发育迟缓:正气不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,生长缓慢,体型瘦小,导致孩子的身高、体重等指标低于同龄人。
02.补阳气、强体质
身柱穴|身体“顶梁柱”
身柱穴是督脉重要的穴位,位于人体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“身”即身体,“柱”的含义是支柱,身柱穴,正是我们身体的“顶梁柱”。身柱穴属督脉,督脉为“阳脉之海”,统领全身各条阳经,对身体的阳气有重要的统率、督促作用。
大椎穴|诸阳之会
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,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,总督一身之阳,又名“百劳”,即言此穴可补虚治劳。儿童常灸大椎,可培补阳气,强健身躯,提高免疫力。
此外因大椎为诸阳之会,灸之可助少阳之枢,启太阳之闭,从而和解少阳,祛邪外出,是防治疟疾的常用穴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载:“凡灸疟者,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,从头项发者,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,渐灸过时止……”
风门穴|祛风固表
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,属足太阳膀胱经,是督脉与膀胱经交会穴。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,主治一切风疾,《类经图翼》载:“此穴能泻一身热气,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”。小儿常灸风门可宣肺解表、通络祛风、调理气机,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。
如果觉得颈背发冷、呼吸欠畅或流清涕等有感冒先兆,灸风门到后背部发暖,可以促进身体康复,若配合大椎灸,则预防效果更佳。身柱、大椎、风门三穴常联合应用,养护防范感冒、咳嗽、哮喘等呼吸系统问题。
此三穴可贴敷宫延楼感冒灸保健贴、咳嗽灸保健贴、哮喘灸保健贴
03.补肺气、助呼吸
肺俞穴|调养肺脏
肺俞为肺脏之气转输、输注之处,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。肺主气,若肺气虚损,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减弱,而且会影响胸气的生成和运行,而出现咳喘无力,气少不足以息,动则更甚,声音低怯,体倦乏力等气虚情况,亦可能出现胸闷、腹胀等气机壅滞之症,且肺气虚还可出现因卫表不固而自汗、畏风、易于感冒等问题。
《大成》:“己巳岁,蔡都尉长子碧川公,患痰火,药饵不愈。辱钱诚斋堂翁,荐予治之。予针肺俞等穴愈。”儿童由于免疫机制发育还不太完善,肺脏非常“娇嫩”。小儿常灸肺俞穴,可以促进肺部气血流通,调养肺部功能,久咳未愈、哮喘、咳痰等都可以艾灸此穴。
天突穴|宽胸理气
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。突,指突出,因肺气通于天,结喉高而突出,故名天突。
天突穴又叫玉户穴,户就是出入的通道,直白一点说就是我们的胸腔开在外面的一个“烟囱”,是气机出入的通道,就像肺的窗户,清气由此入肺,浊气则会从这里呼出体外。儿童艾灸此穴能通利肺气,宣肺利咽,宽胸理气,使之爽利通畅,小儿久咳可按摩或者艾灸此处!
此二穴可贴敷咳嗽灸保健贴、哮喘灸保健贴
04.补脾气、助运化
神阙穴|温阳固脱
神阙穴,就是肚脐眼,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,是人的神气出入的门户。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,通过督脉与一身阳气相通,有“一穴系全身”之说。
艾灸神阙可以调理虚损,虚弱之症,尤其对于先天后天不足的孩子,艾灸神阙更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!对于孩子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、腹泻、腹胀等症状,艾灸神阙穴可以促进脾阳的恢复,帮助脾胃运化,补足脾气!
中脘穴|调脾养胃
中脘穴属任脉,为胃之募穴,八会穴之腑会。位于上腹部,脐中上4寸,当前正中线上。从古至今,中脘穴常被应用养护胃痛、腹胀、腹中积聚、食欲不振等胃肠问题,自古便有“养胃第一穴”之称。
现在的孩子常吃各种寒凉之物,出现体内寒湿气重,导致脾胃虚弱,脾湿过重。此时艾灸中脘可补足脾气,通调腑气,对于改善脾胃功能、促进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。
三阴交|助生气血
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,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为足三阴经(肝、脾、肾)的交会穴,肝主筋藏血,脾主肉统血,肾主骨藏精。
儿童常灸三阴交,可调补肝、脾、肾三经气血,有助生气血、促进生长发育,尤能促进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,还可养护遗尿。还可改善小儿久咳不愈、痰喘、脾胃虚弱、腹泻腹胀、消化不良等。
此三穴可贴敷宫延楼腹泻灸保健贴。
05.补肾气、助生阳
涌泉穴|滋阴益肾
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,位于足底部,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。《灵枢·本输》有: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涌泉是肾经的主要穴位,能滋补肾之精气。
孩子肾气不足,则易手脚冰凉、精力不济、尿频尿床、生长缓慢……可多艾灸涌泉,补肾益精!此外艾灸涌泉能引火归元、引热下行,对于儿童上火、发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命门穴|温肾助阳
命门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,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。命门即生命之门,命门穴属督脉,是人体先天元阳之气汇聚之处。命门穴是肾经的起点,艾灸命门穴可以温补肾阳,而肾是一身阳气之根,儿童肾虚引起尿频尿急、遗尿都可以艾灸命门穴缓解。
此外孩子艾灸命门穴可壮旺命门之火,助元气充足,调节机体各脏腑功能,增加活力,从而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效果,特别对体弱多病、畏寒易感的孩子尤为适宜,对儿童生长发育,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。
此二穴可贴敷感冒灸保健贴、腹泻灸保健贴
06.灸补正气有一套
4款灸贴,直击儿童四大问题,感冒、腹泻、咳嗽、哮喘,季节换季问题多,家中常备儿童灸!
膏体由多种中草药成分制作,通过自发热体加热,释放膏体精华,温和养护;无烟无火,温控贴精准控温,不易烫伤孩子娇嫩肌肤;胶体采用超薄压敏胶,易贴易撕,不易过敏;独特二次热波峰技术,敷后5小时左右,突破环境适应性,发热增加吸收效果;宫延楼自研自产,高素质生产团队,安全质量有保障!
而且灸膏成分通过皮肤吸收、副作用小,比起吃药,外贴使用更安全,无需通过肾脏排泄,更温和也更容易被宝宝接受。降温换季问题多,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小宝们的健康,做好保暖工作,吃吃菌,贴贴灸,提升一下免疫力是第一要义!
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
*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
*本产品为保健用品,不代替药品和医疗器械治疗
*参考文献
[1] 百度百科、百度健康、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
[2] 王志翔,吕沛宛.身柱灸:为孩子健康成长助力[J].中医健康养生,2022,8(10):62-63。
[3] 陈煦.艾灸法对儿童防病保健的作用[J].中国民间疗法,2013,21(9):51-51。
[4] 李立平,赵亚刚.中医正气与免疫、微生态平衡的研究现状[J].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,2012,21(31):3524-3526。
[5] 刘维庆,免疫与中医正气关系探微[J].陕西中医,2003,24(7):629-63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