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延楼说养生 | 入伏在即!三伏天就要抓紧养生
让养生人狂喜一年一度的三伏养生来咯!三伏前后简直像是开了“外挂”,抓住三伏期养生,不但可以事半功倍,还能为整个年度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
2024三伏养生时间表
伏前预热:2024年7月05日--2024年7月14日
初伏:2024年7月15日--2024年7月24日
中伏:2024年7月25日--2024年8月13日
末伏:2024年8月14日--2024年8月23日
伏后加强:2024年8月24日--2024年9月02日
有些人可能还不清楚自己要不要三伏养生,10个问题看看你需不需要夏养三伏。符合下面任意一条,那么就可以考虑这个夏天进行三伏养生了。
☼经常熬夜、久坐、过劳、饮食不健康?
☼平时免疫力不高,动不动就感冒、生病?
☼没毛病但不舒坦,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?
☼经常手脚冰凉,怕冷,身体暖不起来?
☼肠胃经常不舒服,吃点冷的、重口的就拉肚子?
☼经常身体疼痛,尤其一到冬天腰疼腿疼哪儿都疼?
☼女性朋友总痛经,月经不调,感觉气血不足?
☼男性朋友体虚、没精神,感觉身体乏力?
☼孩子体质虚,经常食欲不振,成长力不足?
☼身体健康但是想要巩固体质,更上一层楼?
中医学强调“天人合一”理论,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,生于春,旺于夏,收于秋,藏于冬。三伏的“伏”,是“潜藏”的意思,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到地下,这就反映了三伏天的阳气之盛。清代医家张志聪提出“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,故当养其内需之阳……”。
在三伏天,人体应四时而阳气最为旺盛,但阳气随气血偏行于外表,在内则相对不足。因而中医养生主张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三伏养生主要就是指在三伏前后顺应自然天时,趁着人体腠理开泻之际,进行艾灸、泡浴、推拿等各种方法来养护身体。
三伏时养生,借助自然界之阳气生发,乘其势而调之,温阳补益,祛散身体沉积的外邪尤其是湿邪、寒邪,像是脾胃虚寒,阳气不足、体质虚弱的人群,在三伏天养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养护成果!
若能在三伏时期顾护好体内阳气,可以为秋冬保健打下健康基础。《黄帝内经》说“夏伤于暑,秋为疟疾”,意思是说,夏天如果被暑邪伤害,也许当时没有明显的表现,但等到秋天,人体可能出现疟疾等问题。
相反,若是在夏季将身体阳气调养充足,使五脏功能协调,那秋冬的不适情况都会相应减轻。
三伏三防二养
1.防暑气
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,暑气盛行,加上出汗多,导致身体津液流失,暑气入侵会导致中暑、热感冒、发热、头痛头晕、恶心呕吐等情况。少外出、避暴晒、多补水、多通风、适度降温。
2.防寒气
三伏天炎热,人们常因过度依赖空调、冷饮、冷食等导致中气内虚,寒气趁虚入侵。夏季饮食不应过度贪凉,使用空调、电扇应有节制,最好将其控制在26度左右,而且不能直吹头部。
3.防湿气
三伏时期,雨水多,湿气盛,人体容易被湿气裹挟,同时过食肥甘厚腻、生冷寒凉的食物,易造成脾失健运,导致湿气内生,让人出现诸如倦怠乏力、头身沉重、不思饮食等情况。
4.养阳气
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,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、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。三伏阳气充沛,此时养阳有助于体内驱寒散湿,增强脏腑、体质,提高人体抵抗力。
5.养脾胃
三伏天本身天气炎热,很多人会感觉食欲不振,加上这个时节暑热湿气重,很多人不节制得贪凉吃冷食冷饮,暑湿邪容易滞留脾胃,所以三伏养脾胃也是重要功课之一。
三伏养生的注意事项
贴敷时间
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,错过贴药时间第2天及时补贴。午时是一天中适合艾灸的时间,大约在中午10-13点的时间段,最晚不宜超过午后。因为这段时间人体阳气与自然阳气旺盛,能够互补。建议成人8-10小时,儿童4小时。
贴敷注意
注意保暖,贴敷者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,减少运动、避免出汗,保持开窗通风,贴敷4小时后可用温水洗浴。贴敷部位有微热感或者微痒是正常的,不需要处理。如果出现明显的红、肿、痛及瘙痒,就要及时揭掉灸膏,避免抓挠。
如果贴敷部位局部有水泡时,小水泡可自行吸收,大水泡可用消毒的针挑破,涂抹碘伏或消炎药膏,以防感染。少数用户贴敷部位皮肤会出现浅色印记,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。
三伏养生禁忌
1、敷贴期间饮食要清淡,忌烟、酒、生冷油腻、鱼虾、海味及辛辣、牛羊肉等食物。
2、禁忌人群:热性疾病、阴虚火旺、发热外感、孕妇、经期、皮肤过敏、有疮、疖、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糖尿病、血液病、肺结核、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疾患者,均不建议贴敷。
*以上内容仅供参考
*资料参考
[1]百度百科、百度健康
[2]三伏天养生重在“三防一养”[J].开卷有益:求医问药,2021(7):68-69.